《原子習慣》3

原子習慣這本書點破了我很多生活以及思想上的困局,內容所述除了能夠讓讀者知道如何更輕易地培養並維持好習慣,也能應用同樣的概念相反的方向來終結壞習慣。

為什麼我們會需要培養一些好習慣?很大的原因是這個習慣會對我們的身心靈、現實生活產生幫助,或是讓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那種人!在想要達到預設的目標時,應該將重心放在達到成果的每個微小過程,透過不斷的積累最終達到目標。

那到底該如何改變習慣?
最有效的方法是把焦點放在想成為怎樣的人,因為當行為和身分認同完全一致,你就不會再追求行為改變,你只是相信自己是某種人,然後去做那些人會做的事而已。就像是我相信自己就是個浪人,所以就算天冷我還是能夠在每個清晨拿著衝浪板到海邊練習衝浪。

如果習慣有公式
習慣迴路=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

本書核心:讓提示顯而易見、讓習慣有吸引力、讓行動輕而易舉、讓獎賞令人滿足

《法則一》讓提示顯而易見
如果把冰箱的可樂清空,然後在冰箱、餐桌上多放幾瓶水,口渴時我會選擇一眼看到且方便快速的飲用水。這就是人類的慣性,作者提到『自制力是短期策略,不太可能每次都讓意志力凌駕慾望,與其在每次想要做正確的事情時提起意志力,不如把能量用在優化所處的環境即「讓壞習慣提示隱而不現」,迴避誘惑比抗拒誘惑簡單。』

另外透過舊習慣而帶出新習慣的「習慣堆疊法」也是一種顯而易見,讓每個行為成為下個行為的提示。如:我會有很多社交的活動要參加,基於我想要增加社交技巧,那我到一個新環境我就主動去認識一個人。

《法則二》讓習慣具有吸引力
如果一件事情對自己有幫助,但執行率卻低得嚇人,這表示這個習慣讓你連想做的慾望都沒有,那可能問題的環節出在這項習慣對你一點吸引力都沒有。

這時候我們可以為其增加一點誘因,如:做完「目前習慣」後我會執行我「需要的習慣」,做完需要習慣後我會執行我「想要的習慣」,用想要做的事情當作小犒賞,促使自己去做需要的習慣;又或者是加入一些團體他們和自己有共同的行為目標,自己和團體間有共通點,這樣也更能夠讓其具有吸引力。


《法則三》讓行動輕而易舉
從小到大我們是不是花了心力去成為一個完美的人?也因為社會的步調快節奏講求效率,我們總是眼高手低,而後因為一開始設定目標太高,導致挫折感一直不斷出現,而後選擇了最簡單的放棄……

作者在者裡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『想要精通一個習慣,關鍵是「重複」而非完美。並用大量的行動取代啟動,因為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』,因為人的能量、大腦的精力有限,所以把目標變得容易執行(執行恰到好處的任務即在你能力邊緣的任務)加上能產出最大價值我們才會去做!這樣順者人性的方式反而能讓我們走得更長更遠。

《法則四》讓獎賞令人滿足
我們喜歡被稱讚、肯定,因為這樣我們願意把事情做得更好。也因為如此這個迴路最不能缺少的就是「獎賞」。好習慣的代價在當下,壞習慣的代價在未來,儘管如此還是要想辦法在養成好習慣的當下感受到獎賞滿足。如:雖然夏天喝啤酒很舒服,但為了身體的健康,沒買一瓶啤酒就在旅遊帳戶裡多存100元。
相反的如果一個行為讓你得到越多的立即愉悅,更該去質疑該行為與自己長遠目標是否一致!

進一步思考

「不盡得,則不取」?
有時候會被生活破壞習慣養成,這很正常但底線是不可以錯過兩次。意興闌珊的健身或只有10分鐘也無所謂。或許10分鐘幫助不大但卻可以強化身分認同,一旦建立習慣,重要的是持續產生微小的進步,在狀態不佳的那天持續執行你的習慣價值不菲!儘管習慣變得厭倦無聊(成功最大的威脅),像是例行公事(結果變得可預期)、不再帶來愉悅感,但還是挺身繼續,你必須愛上無聊。
「選對賽場」
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條件,避開對你不利的環境。把你的努力引導至既讓你亢奮又符合你天生技能的領域,讓你的企圖心與能力一致!作者提到一個超棒的比喻『滾水會讓馬鈴薯變軟,但會讓雞蛋變硬。你無法選擇自己是顆馬鈴薯或是雞蛋,但你可以選擇要比硬還是比軟。』
「建立好習慣的壞處」
當習慣建立後變得自動化,通常我們就不會再花時間去反思這個過程,當陷入無意識地重複之中,錯誤貿然闖入其中。所以當一個習慣建立後反省會讓你意識到錯誤,並幫助你思考如何改善、確保你把時間花在對的事情上並在需要的時候調整方向

結論

除了學到了如何培養好習慣以外,我還學到了凡事順著人性走,不要想克制自己的慾望或是強迫自己改變,我們可以用更聰明的方法順水推舟!所以了解自己的個性以及自己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很重要,不要用世俗的標準否定自己,而是察覺後提出合適自己的做法,讓自己變得更好以外心也舒適。

不要想完美,也不要想一步登天!以前不懂甚麼叫做「慢慢來比較快」,現在更能夠體會這句話的意涵,看準眼前的每一個步伐,穩穩的一步一步踏,慢慢地我們終究能夠成為心目中的樣子。

最後,謝謝你(妳)花時間閱讀我的文章

#2024/02/07